目录

AI智能体的”理想”世界?

最近我们目睹了许多大语言模型(LLM)智能体(agent)在的各种奇迹,像是解编程题、深度搜索、写报告之类。它们的智能已经和人类的博士可以比肩了,而且是单挑所有的人类博士。马斯克预测它们将在年底前发现一些新的科学定理1。世界貌似正在全速向智能体化方向发展。

我不禁想象这样一个世界:

懒惰的人类

AI完成所有工作。它们像照顾宝宝一样关心我们。我们可以整天做白日梦。带娃?干活?出去玩?都交给AI就是。

大家准备好这个人类的崭新一页了吗?

  1. 轻松的工作
  2. 悠闲的生活

意不意外?开不开心?

现实

回看现实,我完全不认为这种好事会发生。

我承认,我们还没有完美的大语言模型/智能体。但它们已经很牛了。那是不是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应该起码有一点改善了。但在我看来?完全没有。

我在一家软件公司工作。可以说软件开发应该是这些技术的直接受益者。纳斯达克从2024年中到2025年中升了10%2,就主要由AI公司推动。我们的日常工作也已高度自动化(编程、文档、研究)。

但是,午夜梦回时,我发现:

我的工作实际上变得更了。原来一个团队几个季度做完的项目,现在一个人可以在一周内单挑。听起来很爽。但这也意味着项目间频繁切换,也要准备好接受系统中的大量“新功能”。而工作的失败率、挫败感也会提高。可能乍一听会有些反直觉:为啥会更容易失败?你可以想象,当你干了漂亮事,能让公司收入增长1%时,另一个队友用另外一个办法能让收入增长了1.01%。而且两个方案不兼容。那你意不意外,开不开心?大家都快了,说话的速度甚至比不上做事,这种事情就经常发生。

其次,工作也在侵蚀生活。美国的职场,之前工作和生活有明确的界限:上班时,就把“班”给上好,就行了。但是现在“班”是什么,每天都在变。技术都在不断被优化。比如,之前需要一个下午,就着卡布奇诺,才能写出来的漂亮网页,现在一分钟就搞定了。同时公司也不傻,标准也更高了。高标准,就需要更高的科技。上班这么忙,啥时候学搞科技?休息的时候。大家都开始培养新的兴趣:睡前读点论文,上厕所时刷刷大模型。

这只是暂时的吗?我个人有两个自然而然的假设。

假设一:也许我们的AI还不够好。它们还无法替代我们做事。所以痛苦只是短暂的。一旦我们构建出足够强大的AI,我们就解放了,不再担心工作。

或者…

假设二:也许原本的期望本就是错的?也许工作就一定会变得更难,我们的生活就理当被工作吞噬?

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我觉得有必要反思一下AI本来是如何打算改善我们生活的。

我们对幸福的追求

物理世界

我有一本最喜欢的书,叫《无穷的开始》3。我们可以用类似的一种方法来看待我们所处的物理世界。想象,在浩瀚宇宙中,只有一个小圆圈,是一个人类能够“触及”的。这里的“触及”的意思,可以理解为能够做到“指哪打哪”,想做就可以做成。比如,人类最开始时,我们能够采摘水果、用石头砸动物。最近,我们能够观察遥远星系的恒星、将人类送到外太空、编辑我们的DNA、与地球另一端的朋友实时聊天。我们人类未来无限的可能性,就组成了这样一个广大的宇宙。这里我讲的这个宇宙,与我们生活的实际物理宇宙还不太一样。它不仅包括我们在物理世界中能够触及的东西,还包括我们能够证明的理论和我们开发的算法。它是人类能够做到的任何事情的集合。

在这个宇宙中,我们可以想象,会有一颗闪亮的”北极星”,它是人类纯粹的满足。对幸福的追求可以看作是寻找通往那颗北极星的道路。到达那颗北极星,人们会感到终极满足。这不是可卡因带来的那种短暂满足,而是从生到死的持久终极满足。我想,人类对于幸福的追求,就是想让所有人都能到达那颗“北极星”。但我们可能还没有发现那颗北极星。我想,即使有人真的发现了,大家“升仙”的道路也可能不尽相同。

推演的世界

推理的世界

数千年来,咱们人类离“北极星”很远。我们在饥饿、疾病和痛苦中挣扎。每一代人都努力扩大我们的触及范围,但总体而言,人类基本被困在原地,每一代都周而复始地挣扎。直到几百年前,科学才把人类推得离它更近了。

我想,科学的发现,本质上是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触及这个物理的宇宙。当我们有了进化论、物理学、化学、生物学,那些原先很遥远的东西,突然变为几步之遥。原来不知道怎么给植物施肥,后来我们发现从原油中可以提取氨。原来瘟疫导致大面积死亡,后来我们发现抗生素可以治疗很多病。原来我们思念远方的亲人,现在一个视频就可以让我们零距离。科学甚至让我们了解了我们永远不前往的黑洞,也让我们“感知”到了平行宇宙。

推演世界中的几小步,往往带来人类的一大步。就比如何时播种这个问题,几世几代,求神告佛,祖先们都不得其解。但如果穿越到古代,单单靠知道一年有365.25天,我想现代人就大概就可以当一个不错的农民。发现一个理论很难,但只消几步,就能给我们像冰箱、GPS之类的很多小东西。正如大卫·德意志所写:”解释的触及范围是潜在无限的。”4 这个“推演的宇宙”的不断推演,可以解决我们物理世界中的大量问题。

AI:给世界扩张开个挂

扩张开挂

谈到AI时,大语言模型智能体是两个热门的词。大语言模型基本上就是在模仿人类说话;而智能体则是模仿人类行动。

这两个AI技术正在帮我们开挂,让我们可以触及世界的范围快速扩大。大语言模型把本是人类独有的脑力劳动交待给了机器,帮我们扩大推演的世界。智能体们则是转动着马达,帮我们扩大物理世界。“自动化”是很关键的。自动,就意味着不再依赖于人类,也就不再依赖于人类的食物(动物和植物,还有咖啡),也就不再单纯依赖太阳能。直接依赖电力就可以。电力四处都是。人类也就有机会摆脱因为脑力劳动而带来的一些工伤,还有精神创伤(你懂的)。

所以我们人类正在越来越快地接近我们的北极星,达到纯粹的满足……

吗?

为什么我感觉不到?

确实,我们的速度变快了。但是,满足到底是什么?我们的北极星到底在哪里?或者,就算我们真的知道“北极星”在哪,我们是不是就一定可以到达?

靠近满足

靠近满足

现在让我们从目标倒推来看一看。我们从人类历史中体验到的一个模式是,每当一个问题得到解决,另一个问题就会出现。我们种了大量的植物来解决饥饿,但发现更多的人开始死于瘟疫。我们发明抗生素来消除瘟疫,但发现更多的人遭受贫困。我们开始努力生产,让让每个人都变富,但大家又开始遭受精神压力。前一时期的满足的终点,变变成了下一级满足的起点。那么真正的满足到底在哪里?也许真正的满足并不存在?那么,我们到底在瞎忙活啥?

或者,也许真正的满足确实存在。但我们可能还是永远都无法达到。例如,假设有的人“朝闻道夕死可以”,他的满足就是知道π的每一位数(我想大多数人的满足应该比这复杂得多,比如”不想以任何方式死去”)。这个要求实实在在,但我们就是永远都无法做到。他可以算算,就知道前三位数、第四位、第五位……每一步都能让他更接近这个目标。然而,π有无限个不重复的数字。假设计算机/AI帮助我们以很多倍于我们大脑的速度发现新数字,在有生之年也只能知道有限的一些位。但有限终究还是有限,不是全部。如此一来,在他死前,如果我们驻足观看,他似乎还一直被困在原点,100位还是10000位,与后面的无穷多位比起来,没有区别:他还是得不到满足。

Pi

回到生活和工作

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到底会往何处去?我有一些自己的推测,也深受赫拉里《人类简史》5的影响。正如赫拉里观察到的:”农业革命是历史上最大的骗局。”6 也许我们正在目睹AI的类似模式。

时代 工作时间表 工作要求 解决问题所需培训 满意度(1-10)
狩猎、采集者 每天4小时 狩猎、采集 1年 5
农业 全天候 犁地、播种等 10年 5
工业革命 全天候 许多不同工作,更多哲学家 :D 20-30年 5
AI时代(推测) 全天候 更多细分工作(推测) 20-30年(推测) 5
超级智能(推测) 全天候 ? ?? 5
  • 作为狩猎、采集者时,我们每天工作一点点就可以,也不太需要培训。
  • 作为农民时,我们给自己找了一个很难的工作,而且需要全天候工作。但好处是子子孙孙变多了。
  • 作为工人时,我们发现了更多艰难的工作,之后开始昼夜不停地工作。大家为了能够胜任,花20年去上学。社会上大家的兴趣倒也变多了,我们也可以去瞎想些事情。开始有一些原来想不到的工种出现了(如卖指甲刀的网红)。

然后一成不变的,我看是我们对生活的不满足。我们总是想,应该还会有更好的生活。我们竭力工作,不忘初心,但也许永远都看不到自己的”美好生活”。看起来我们像是在为后代无私地工作,但扪心自问,真的是这样吗?

话说AI时代,我个人觉得大家应该还是会全天候工作。高度的自动化大概会把工程割得更裂,更散,创造出更多我们想不到的工种。客观上讲,我们每个人都会更接近“北极星”:有更好的健康、更高的收入,甚至更好的心理健康。同时,呵呵,大家还是不会满足,不会开心。我认为这是人性使然。

也许有一天,我们会到达”超级智能”时代。机器在所有技能上都超越最最厉害的人类。我想那时,我们每个人大概仍在试图找出我们在社会中的独特位置,追求自己的幸福。怎么样才能做到呢?全天候工作,为了自己工作……做什么?我不知道。我所知道的是,我们可能和现在一样不快乐。

智能体社会

未来啥样,我不禁天天瞎想。我看到三种可能性:

场景1:懒惰人类 场景2:作为同事合作 场景3:钢铁侠舰队
懒惰人类 作为同事合作 钢铁侠舰队
AI完成所有工作,人类放松享受休闲时光 人类和AI作为伙伴合作,各自贡献自己的优势 人类控制多个AI智能体,就像托尼·斯塔克指挥他的钢铁侠战衣

场景1:我不认为将来人人都躺平。人性使然。

场景2:最近,赫拉里评论说智能体们会更像我们的同事。他将它们描述为类似于”移民”:”AI就像有数百万移民进入就业市场…他们会与我们竞争工作,但他们也会创造新机会,让我们的社会更富有。”7

场景3:不过,我个人更倾向于一种类似“钢铁侠团伙”的未来。我们每个人都穿上圣衣,头戴AI(就像电影中的贾维斯),身穿紧身裤,裤子里还塞着些各种致命的小东西们。但当你想到钢铁侠时,画面中应该不会是一个躺在海滩上的富人,任由机器人为他换尿布,尽管他完全可以那样。他也有自己的烦恼,自己的挣扎。可能穿上他的皮夹克之后,他比之前要工作得更努力,因为糟心事好像变得更多了。他面临更严峻的挑战,也会适应AI,升级AI。

可能每个人的选择会不同,未来也能包容不同的选择。同时我认为换尿布对贾维斯来说也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卖点。那么,我们应该怎么选?我们真的能选吗?


参考文献

  1. 马斯克,埃隆。关于AI能力和科学发现时间线的声明,2024年。马斯克反复预测AI系统将在近期时间框架内实现突破性科学发现。 

  2.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表现数据,2024年中至2025年中。该指数主要由AI和技术股推动,包括英伟达、微软和其他专注于AI的公司。 

  3. 德意志,大卫。《无穷的开始:改变世界的解释》。维京出版社,2011年。 

  4. 同上,第57页。德意志认为好的解释具有无限触及范围——它们可以应用于原始背景之外。 

  5. 赫拉里,尤瓦尔·诺亚。《人类简史》。哈珀出版社,2015年。 

  6. 同上,第79页。赫拉里关于农业革命更多地惠及作物而非人类的挑衅性论断,与AI发展更多惠及机器而非人类的担忧相呼应。 

  7. 赫拉里,尤瓦尔·诺亚。关于AI和工作未来的访谈,2024年。赫拉里将AI智能体进入劳动力市场与移民和经济转型的历史模式进行了类比。